一、常见的乳化剂分类
1、磷脂类乳化剂,包括大豆磷脂,卵磷脂和溶血卵磷脂等,是大豆的副产物或副产物的加工品。
1.1大豆磷脂
饲料中添加的大豆磷脂一般有三种规格的产品:一是浓缩磷脂,这种磷脂产品为深棕色粘稠状液体;二是膨化磷脂,是将浓缩磷脂用膨化玉米、秸秆等吸附并搅拌均匀的脂类;三是大豆粉末磷脂,是以浓缩磷脂为原料,脱去其中的豆油成分而成,是一种纯品磷脂。三种磷脂产品的营养价值和乳化性依次是:大豆粉末磷脂、浓缩磷脂和膨化磷脂。
1.2卵磷脂
豆类籽实中的卵磷脂常用作外源乳化剂。卵磷脂能增加胆汁盐微粒的尺寸,使更多脂肪酸可能被结合,更有利于被脂肪酶消化。另一方面,卵磷脂提高了胆汁盐微粒增溶长链饱和脂肪酸和甾醇类的能力,但卵磷脂的添加仅提高了长链饱和脂肪酸的消化率,对植物油消化率的提高没有影响。
磷脂类产品本身就是一种脂肪,添加量小时作用效果不佳,添加量大时,本身的吸收也是问题。
1.3溶血卵磷脂
磷脂在肠道中经胰液中磷脂酯酶A的作用转化为溶血卵磷脂,溶血卵磷脂返流入胃或直接添加会造成胃粘膜屏障发生损伤(如胃溃疡等)。
2、食品类乳化剂,包括单甘酯、蔗糖酯等,最早应用于食品中,现在有部分应用于饲料中。
2.1单甘酯,为油状、脂状或蜡状,色泽为淡黄或象牙色,有油脂味或无味,具有优良的感官特性。单甘酯不溶于水和甘油,但能在热水中形成稳定的水合分散体,14个碳以上的单甘酯能与水形成凝胶形水合物,为亲油性乳化剂。
2.2蔗糖脂肪酸酯简称蔗糖酯,是由蔗糖与C8—C22等食用脂肪合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的总称,是一种性能优良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是亲水性乳化剂。
糖苷酯类乳化剂是第四代的乳化剂,其乳化性能和营养功能较好,但应用效果和如何配伍才能达到最佳乳化效果尚处于研究阶段。
3、化工类乳化剂,包括斯潘、吐温等,这类乳化剂乳化效果很佳,但目前尚未应用于饲料中。
4、胆汁酸类乳化剂,是动物体内胆固醇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固醇类物质。具有表面活性作用,它的分子结构一端为烷基,具有亲油性,可以和油脂类结合,另一端为羟基和羧基,具有亲水性。在动物体内胆汁酸最重要的功能是促进脂肪和脂溶性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二、普通乳化剂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如果我们人为地把脂肪的消化吸收分为三个阶段:乳化阶段、消化阶段和吸收阶段,所有的乳化剂由于分子内都含有亲水基和亲油基,所以在乳化阶段均发挥作用,即在脂肪和胰脂肪酶的中间发挥桥梁作用,增加脂肪与胰脂肪酶的接触面积,从而为脂肪被胰脂肪酶分解创造条件。
消化阶段:只有胆汁酸发挥作用,其他乳化剂不发挥作用,胆汁酸作用如下:胰腺分泌的脂肪酶原在小肠内转变为有活性的脂肪酶才能发挥作用,它的激活必须有胆汁酸的参与,而且胆汁酸可使脂肪酶结合到甘油三酯的脂滴的表面上而起到催化作用。
胰脂肪酶发挥作用最佳pH值范围为8~9,而在小肠前段受胃酸的影响pH值为6~7,在这种环境下胰脂肪酶基本不起作用,只有当胰脂肪酶与胆汁酸形成复合物时,胰脂肪酶的盖子结构被打开,其催化基团暴露出来。同时,胰脂肪酶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形成疏水性通道,便于疏水性的物质进入胰脂肪酶内部,接近脂肪酶的催化基团。
吸收阶段:胆汁酸与磷脂发挥作用,其他乳化剂不发挥作用,但胆汁酸与磷脂作用不同。胆汁酸的作用如下:在脂肪的吸收过程中,小肠上皮细胞存在特异的识别系统,只有脂肪酸与胆汁酸结合形成复合物才能被小肠上皮细胞识别,从而使脂肪酸—胆汁酸复合物进入小肠绒毛膜内,完成脂肪的吸收过程。
磷脂的作用如下,在脂肪酸进入小肠上皮细胞后,重新形成甘油三酯,甘油三酯又形成乳糜微粒的过程中,磷脂参与乳糜微粒的形成。
三、宝积饲料胆汁酸与市场上常见乳化剂的区别
1、宝积饲料胆汁酸胆汁酸是一种内源性乳化剂,是包括人在内的所有脊椎动物经过若干年的进化自然选择的产物,选择胆汁酸作用脂肪消化吸收促进剂,符合动物自身的需要。
2、宝积饲料胆汁酸的作用是最全面的,在脂肪乳化、消化和吸收三个阶段均发挥作用,所以可最大限度地提高脂肪的利用率,而其他乳化剂仅在其中的一个或两个阶段发挥作用,对脂肪消化吸收的促进显然比不上胆汁酸。
3、乳化、消化和吸收三个阶段是相互联系的,只有达到乳化、消化和吸收的同步,才能使脂肪最大限度地被利用。食品类乳化剂和化工类乳化剂固然乳化功能很强,通过体外模拟试验可以很好地观察到乳化现象,但乳化很快地达到最佳水平,如果消化和吸收不能同步进行,一方面造成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消化和吸收过程就受到影响,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脂肪的利用率。而胆汁酸在脂肪的乳化、消化和吸收阶段均发挥作用,可以很好地调控脂肪利用过程中三个阶段的进程,使之同步,使脂肪的利用率达到最佳。
杭州宝积生物是一家专业生产研发饲料胆汁酸的厂家,其饲料胆汁酸货源稳定,价格优惠!欢迎广大客户的采购!饲料添加剂胆汁酸订购热线:4008571959 13777836455饲料添加剂胆汁酸唯一官方网站:www.hzbj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