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非洲猪瘟的防控,我认为它就是体现管理者的智慧和能力。大到国家层面,小到一个猪场老板,体现你的认知力、判断力、决策力和行动力。即便非洲猪瘟让一些猪场倒下了,但仍然还有那么多的活下来,说明通过管理和生物安全是可以把这个病挡在门外的,这再一次证明我的观点是对的—非洲猪瘟是可管理的疾病。
—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究员,仇华吉博士
一、生产方面
1、生产模式:传统自繁自养一条龙模式看似科学,但由于猪的种类、圈舍类型以及周转次数多,以及空间狭窄的限制,造成饲料、疫苗、药品、人员等极易交叉污染。最适合防病的模式就是单养母猪或育肥猪。
2、建筑布局:采取最小单元布局,最大隔离空间。条件许可的可以把大单元缩小,还可在不同单元之间建些物理性屏障,如墙,挡板,隔断都是非常有效的(仇华吉博士)。
3、饮水系统:妊娠母猪舍通栏大水槽常见有陈旧的料渣及污物,特别是没有猪的地方。为解决这个问题,更为了避免非洲猪瘟感染后的快速传播,要把妊娠母猪舍通栏大水槽改为水嘴,或每隔几头加一个隔离墩,以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4、只养精兵:只有群体抵抗力都强,发生疾病的风险才会低。虽然存活的猪都是金猪,但为了金矿能维持更长久,必须忍痛割爱,淘汰弱猪。群体健康程度越高,抵御疾病的能力才越强。
5、降低密度:初次复养的场,可以不采取满负荷生产的办法。不但降低风险,还可为猪群提供更好的福利,减少应激,提升自身抵抗力,最主要的是,一旦有异常,可以快速利用空余舍隔离,避免全军覆没。
6、改建实墙:保育、育肥猪舍的隔栏若是有空隙的铁栏,在3-5个栏之间用水泥或木、铁板类加以隔开,可明显减少疾病传播。妊娠舍的限位栏也可参照此方法改造。
7、提早生产:为提高母猪创造价值的潜力,可以把后备猪过去第二次发情后配种,改为第一次发情配种。虽然第一次发情配种后母猪平均少产0.5-1头仔猪,但母猪的周转加快,非生产天数减少,年产窝数增加,而且能节省一些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