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是一种急性、出血性、烈性传染病,传入我国已有半年之久。那么,哪些是影响疫情发展的关键因素、后续疫情和猪价如何演化?
近来,《农财宝典畜牧版》援引了中泰证券剖析师陈奇和研究助理唐翌编撰的研究报告《高加索区域和俄罗斯非洲猪瘟疫情概览及经验总结》,试图通过职业剖析对非洲猪瘟疫情在高加索区域迸发、传达及防控效果等方面的探究,希望可以为疫情在国内的演化、判断和预测提供一些参阅。
非洲猪瘟特征及感染状况剖析
病理性
非洲猪瘟在世界规模内的传达首要集中在高加索区域,从2007年大面积在东欧传达至今,病毒基本没有变异状况;潜伏期、发病症状、逝世特征等在各个国家也基本没有改变(生猪感染后发病时刻3天~5天、逝世率高)。因此从病理学角度看,非洲猪瘟病毒具有十分高的致毒性。
传达性
从传达状况看,非洲猪瘟在每个区域从开始发现到大面积迸发的时刻十分短,在俄罗斯境内第一次被发现到全境大面积迸发只用了5个月的时刻。
从传达顺序看,一般首先在野猪身上发现,随后很快大面积在泔水猪、散养猪之间迸发。以俄罗斯的传达状况为例,2007年传入,5个月内传入全境,其间饲养密度高南边区域受影响严重,因为政府防控和管理的不完全,2012年在南边区域商业化的大规模饲养场广泛迸发。
病毒防控
从东欧诸国的经验看,非洲猪瘟疫情的广泛传达首要原因包括:生猪和猪肉制品的非法运输;随意活动的野猪、泔水猪、防疫办法落后的散养户是传达的首要集体;饲养密度高;没有有用的防治疫苗、逝世率高。
因此,区域一旦发现疫情最有用的防控办法是各级政府进行有用协同、快速完全地扑杀以及调运的限制(一般围绕发病区10公里~20公里以内进行扑杀和调运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