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进口那么多大豆?
中国有14亿人口,耕地只有20亿亩。人均耕地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们的肉,蛋,牛奶,水果,蔬菜,水稻,小麦和玉米以及其他日常需要,都要在这捉襟见肘的土地上产出。
我国目前小麦平均亩产400公斤,水稻500-600公斤,玉米平均亩产大约650公斤。大豆顶300公斤。这中间的差距不是工业水平的差距,是生物的差距。大豆是一种“土地密集型”产业,东亚人多地少的国家,在这方面天然没有优势。
我们人多地少,种植低单产作物的机会成本高机会成本高,市场的选择就是:种植单产高的谷物,保证我们的口粮和大部分饲料粮,种植人力耗费较高的蔬菜水果,利用我们劳动力便宜的优势。巴西美国这种人均耕地面积极其富余,还可以玩儿休耕的国家,才是大豆真正的归宿。拿东亚的土地来种大豆,太奢侈了。
以中国的人口和耕地面积来说,中国不可能让主粮和大豆同时自给自足。所以中国现在的策略就是:主粮一定要自给自足,大豆靠进口。对于东北大豆种植区,一亩地主粮的产量是大豆的三倍。如果要实现大豆自足,每年粮食就会有1亿多吨的缺口。这是很恐怖的事情。
所谓“粮食安全”,不是指吃油、吃肉的安全。在现有农业生产力条件下,我们这20亿亩耕地,完全无法满足近14亿人口吃肉吃油的自由。
人多地少的地区,自己承担高单产、必须型作物,而把低单产、改善型作物外包给新大陆,这是必然的、无法人为扭转的客观现实。
特朗普挑起贸易战,中方如何应对?
一方面提升美国大豆关税,一方面鼓励国内大豆生产
进口美国大豆成本增加25%,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可能使我国大豆饲料价格提升约3%至4%。具体到食粮性畜禽和草食性畜禽的养殖,其影响程度有所不同——对生猪、肉鸡、蛋鸡影响大一些,而对肉羊、肉牛、奶牛等影响小一些。从长期看,对我国畜牧业影响更小。
2017年,中国宣布取消大豆目标价格,转而采取与玉米政策相同的市场化收购加生产者补贴的措施。
专家1表示,玉米采取补贴政策之后价格有所回升,市场效果良好,同样的,对大豆采取生产者补贴也是为了转变方式调动积极性,提高大豆效益,扩大种植面积、增加优良品种,从而发展国内大豆产业,提高大豆自给能力,提升大豆产业安全保障水平。
专家2表示,实施生产者补贴是国际上通用的做法,改变补贴方式会使中国大豆生产更有效率、更有竞争力。
专家2还表示,发展国内大豆产业,除了补贴政策,关键在于提升技术水平,当前中国大豆的单产为300多公斤,而美国达到500多公斤,缩小差距的关键是发展技术。
一旦中国对美国增加关税,虽然短期来看会使大豆价格有所上涨,但从长期看有利于国内大豆产业发展,提高大豆自给率,增强国家粮食安全。
在两国近期贸易摩擦升级的背景下,分析认为,中国政府将更加重视提高大豆自给率,会采取更多措施大力鼓励本国大豆种植。